鹰龙数据中心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旭阳系列 > 正文

“我想带他们看场篮球赛”(图)

作者:小联 来源: 日期:2021-1-3 4:35:10 人气: 标签:说散就散刘旭阳

  上课咯,大家坐好,把书拿出来。”早上8点,资阳市乐至县盛池乡九村小学,迎来了新的一天。刘旭阳招呼学生上语文课,学孟的《春晓》。他普通话不太标准,带着明显的四川味。“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孩子们学得很快,不一会儿就能流利朗诵。屋外,阳光还未升起,山间仍有薄雾。

  这是个坐落在山腰上的村小。整座学校只有1个年级、1个班、1名老师和6名学生。刘旭阳就是唯一的老师。除英语外,他要负责孩子们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科目的教学。从来这里的第一天起,他已根植在此32年。不管风雨,不论韶华。看着孩子们一个个从山里走出去,他的心里,除了,还有骄傲。

  上体育课时,6个孩子就抱着“皮球”跑去操场,等着刘老师教他们投进篮筐。一旦进球了,便会跳起来拍巴巴掌。这块四处开裂的操场和篮球架,还是前几年由一名从山里走出去的村民援建的。

  对于外面的世界,孩子们知道最多的是工地。刘旭阳说,有几个孩子的父母在城里工地上做建筑工,每逢寒暑假,他们才能去一次城里。到了城里,他们也只能在简易的住处和工地上玩耍。

  孩子们喜欢体育,喜欢球类运动。但他们分不清足球和篮球,统称它们为“皮球”。“有时候我真的挺心酸的,恨自己不能多出几只手,来教孩子们从未学习过的东西。”刘旭阳说,自己的梦想就是想让孩子们看一场真正的篮球赛,让活在村里的他们,看一下外面的世界。那里不仅有灰尘漫天的工地,还有精彩纷呈的生活。

  刘老师回忆:“刚当上老师时,自己总有用不完的力气,早上6点起床,骑辆二手自行车,往返在学校与家之间的泥巴上。”

  1982年,18岁的刘旭阳初中毕业,他告诉父母,自己想成为一名老师。在一个特殊的机会下,他来到盛池乡九村小学当“顶班”教师。没想到,这一“顶”就是32年。他告诉记者,刚当上老师时,自己总有用不完的力气,恨不得把一天24小时都奉献给学校,奉献给学生。早上6点起床,骑辆二手自行车,往返在学校与家之间的泥巴上。

  在刘旭阳的记忆里,彼时,学校有100多个孩子。“遇到下雨时,教室全都会漏水。”尽管如此,老师和学生都不愿放假,有的撑伞、有的穿雨靴,甚至有直接穿雨衣来上课的。回想起当年,他指着不远处的石房子告诉记者,“你看,当时学校有7个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还有幼儿园,每个班都有20人左右。一下课,孩子们‘扇豆腐块’、跳橡皮筋,好不热闹。学校的石头墙上,到处都是孩子们用旧电池芯画的涂鸦”。

  1985年9月10日,刘旭阳迎来了他人生中首个教师节。那天,他和学校的其他老师一起,去乡上开了个会。回学校后,刘旭阳收到了一份至今仍保留的礼物。那是张用白纸画的贺卡,用彩笔写着,“老师节日快乐”。他将此卡片夹在书里,视为珍宝。

  一晃,三十二年过去。刘旭阳在日复一日的讲课中,慢慢老去,头顶甚至冒出几根白发。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从城市到乡镇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一波接一波的村民,走进城市成为打工一族,留守在家乡的孩子越来越多。把儿女接到城市里上学,是很多外来务工者最大的梦想。

  盛池乡的村民也不例外。由于生活窘迫,年轻的男男均选择了离家务工这条。随着生活好转,他们把孩子带到城市,接受优质教育。“这几年特别多,好多学生和老师都走了。”刘旭阳告诉记者,现在全校只有自己一个老师,一个班,去年班上有7个人,今年又走掉一个,剩下6个人。

  “你为什么不走?没想过离开?”记者问。刘旭阳沉思片刻,笑了起来:“其实年轻时也想过。我有个同学,早年下海做生意,现在已经身家百万。当时他叫我一起去闯荡,我动过这个念头。但是如果我走了,谁来管这些孩子?现在很难找到一个年轻教师,愿意到这种地方来教书。”

  现在,刘旭阳依旧早晨6点起床,吃过早饭,骑车去学校。只是当年那台二手自行车,早已换成了摩托。没被时间改变的,是通往学校的山和自己扎根于此的心。

  现在,刘旭阳的班上有6个学生,其中有个孩子小浩,还属轻度智障。平时上课,小浩大部分时间都很老实,呆呆地盯着黑板。“可能他完全没有听进去,但待在教室,能学到一点是一点。”

  孩子们都喜欢刘旭阳。因为他是个“万能”老师。“我们想上什么课,他都能办到。”小欢今年9岁,她最喜欢上音乐课,“刘老师虽然五音不全,但我们唱很多歌,比如《上学歌》,我每天来的上都会哼”。除了音乐外,刘旭阳还教孩子们语文、数学、品德、体育、自然等科目。华西都市报记者殷航jiqinggushi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