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龙数据中心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旭阳系列 > 正文

中国·绵阳

作者:小联 来源: 日期:2015-7-6 18:10:24 人气: 标签:旭阳oa

  概 述

  【概况】 2012年,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投资保持高位稳定增长,消费市场繁荣活跃,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物价涨幅逐步回落,金融运行保持稳健,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6.4亿元、同比增长13.3%(按可比价计算,下同),高出计划目标0.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2.2亿元、增长5.8%。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0.4亿元、增长22.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8%。

  【产业结构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16.7∶51.9∶31.4调整为2012年的16.3∶52.4∶31.3,产业结构优化,工业经济主导地位增强。

  【农业经济】 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9.2亿元、增长4%。粮食总产量240.8万吨、增长0.8%,油料总产量33.2万吨、增长3%,生猪出栏631.7万头、增长7.5%。形成10个种植业、9个畜牧业集中发展区域和2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2家,总数达320家,实现销售收入257.7亿元、增长9.9%。新发展合作经济组织180个,新增市级农民专合组织29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面达65%。“绵州九宝”(平武天麻、三台涪城麦冬、北川羌山雀舌茶叶、北川华神花粉、涪城甘馨绞股蓝、盐亭亚隆核桃油、江油中坝口蘑酱油、梓潼酸饼、三台苏格拉幕橄榄油)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取得初步成效。省、市、县第一轮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全面完成,三台县、安县、江油市3个省级示范片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20%以上。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13元,增长14.3%。

  【工业经济】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74户、达到782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70.1亿元、增长17.4%。“2+4”优势产业实现产值1704.4亿元、增长19.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9.9%。全市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达290户,长虹、九洲、攀长钢、新华4户扎根型龙头企业实现产值742.3亿元。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川经开区获批成为省级开发区。园区产业集中度达到78.6%。工业效益增速放缓势头得到遏制,工业综合效益指数达到238.9、同比提高1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3.6亿元、增长11.6%,实现利税182亿元、增长17.1%,实现利润96.4亿元、增长13.5%。老工业调整实施方案编制完成。

  【现代服务业】 毅德商贸城、剑南国际食品城、江油恒大国际商贸城等一批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加快建设,涪城万达广场投入运营,石塘、龙门、新皂等现代物流园区初具规模。百度、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入驻绵阳。成功举办“绵阳造”名优特新产品展示会等活动。绵阳市被列为全国第三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全国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城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921.6万人次、增长21.5%,实现旅游总收入137.2亿元、增长41.1%。商品房销售面积309.4万平方米、下降25.6%。年末辖区内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138.2亿元、增长10.2%,贷款余额1118.3亿元、增长12.2%,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16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72.8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21亿元、增长10.4%。

  【灾后重建收尾】 检查重建项目3988个,重建项目竣工验收、决算审计及资产移交有序推进。四个对口援建工业园签约入园企业356户,到位资金59.5亿元。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实现初展,唐家山堰塞湖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得到妥善。

  【节能减排】 省下达的46户落后产能企业全部关停,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降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自然生态修复】 顺利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省级考核验收。依法有效管护122.58万公顷林业资源,完成营造林1.43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平方公里,新增森林面积8866公顷,新增森林蓄积13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8.99%。整理耕地1.11万公顷,新增耕地1140万公顷。城区空气质量优良351天。

  【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成绵乐客专、成兰铁、成西客专、绕城高速加快建设,绵遂铁、城市轨道交通、绵(阳)九(寨沟)高速、绵(阳)西(充)高速、绵(阳)万(源)高速、平(武)广(元)高速加快前期工作。成(都)绵(阳)高速复线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通车总里程达200公里。绵阳机场通航城市达16个,旅客吞吐量68万人次、增长9.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以二环为重点的城市主骨架网建设加快推进。新增钢结构人行天桥5座、绿道9公里,批量更换废旧公交车528辆,投入公共租赁自行车925辆。推进旧城和城市缓堵治理,城南新区一号桥建成通车,小枧生态湿地公园、三江公园开工建设,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和教育园区初具规模。

  【水利能源设施建设】 武都水库工程全面完工。武引二期灌区工程、开茂水库、凤凰水库开工建设。江油沉水、安县草溪河等水库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神华巴蜀江油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及电厂项目加快前期工作。城乡电网升级、油(气)资源勘探和管网储配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科技城建设】 军民融合步伐加快。全市军民融合企业达199家,年产值1030亿元、增长25%。科技城范围内实现GDP 836亿元、增长1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3亿元、增长17.4%。“三新城”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科研实验新区首批两座超音速风洞建成并投入试验运行,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科研实验新区完成投资10余亿元,中物院国家重大专项选址,绵阳成为两个备选城市之一。创新体系日趋完善。科技城创新中心一期启动运行,二期开工建设。设立1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实施“千英百团”聚才计划等重大人才引育项目。建立200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池,设立1000万元年度专利资助与励专项资金和总额3亿元的科技资金。全市实现专利申请总量3601件、增长47.5%,授权量1712件、增长25.7%。

  【合作深化】 全面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和成都经济区“8+3”区域合作。依托西博会成功举办“绵阳国家科技城投资推介会”,签约华晨集团N20发动机、中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等项目105个,总投资额656.9亿元。成立4个驻外招商,引进浪潮集团建设西南“云计算”中心、波鸿好圣与合作EA888发动机缸体铸件、芯联芯光通信产业园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实现招商引资到位内资641.1亿元、增长31.5%;到位外资(间接)3.5亿美元、增长6.5%。实现外贸出口(自营出口)13.7亿美元、增长41%,实现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1400万美元、增长16%。新增获权外贸企业56户,新增境外投资企业1户,境外投资总额2.1亿美元。加快重点领域攻坚步伐。 (谢珈林)

  【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曲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对全国全省经济下滑的严峻形势,市委、市带领全市人民牢牢把握“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着力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复杂经济形势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虽比上年略有回落,但仍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12年,全市实现GDP1346.4亿元,同比增长13.3%。GDP总量保持全省第2位,比随后的德阳高出66.2亿元,差距扩大了14.5亿元,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7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9.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06.2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21.0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4.7%、69.9%、25.4%,分别拉动GDP增长0.6、9.3、3.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构成比为16.3 ∶ 52.4 ∶ 31.3,与2011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了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了0.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持续改善。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754.6亿元,增长15.8%,快于GDP增速2.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56.0%,对GDP的贡献率为65.3%,拉动GDP增长8.7个百分点。其中: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343.0亿元,增长20.3%,对GDP的贡献率为37.3%,拉动GDP增长5.0个百分点。

  二、生产方面:三次产业实现平稳增长

  (一)农业生产稳步增长,粮食实现增收

  由于农业发展受宏观经济下滑影响较小,又遇今年气温偏低,病虫害较少,各农作物长势良好,农村经济发展平稳。全年,一产业实现总产值362.0亿元,增长4.0%,实现增加值219.2亿元,增长4.0%。粮食总产量240.83万吨,同比增长0.75%、肉类产量63.45万吨,同比增长1.9%。其中:猪肉产量40.09万吨,增长2.3%;牛肉产量2.80万吨,增长0.1%;羊肉产量3.53万吨,增长1%;禽肉产量15.49万吨,增长1.5%。禽蛋产量16.02万吨,增长4.6%、牛奶产量2.45万吨,增长0.2%、水产品总产量10.35万吨,同比增长5.7%。

  (二)工业经济增速放缓

  由于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大影响,工业产品市场需求不足、销售不畅,全市工业增速较上年明显放缓。78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570.1亿元,同比增长17.4%,比2011年下降6.3个百分点,但仍比全国高7.4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4位,增速居全省第10位。

  “2+4”重点产业支撑全市工业增长。“2+4”重点产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04.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9.9%,增长19.1%。其中: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增长29.4%、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25.0%、化工产业增长18.3%、冶金机械产业增长17.7%、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5.4%、材料产业增长14.9%。

  亿元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全市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89户,比上年增加49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3多,完成工业总产值1651.3亿元,同比增长20.2%,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7.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产品产量增长面下降。我市重点监测的工业产品中有56种增长,增长面为68.3%,比去年同期缩小8个百分点。几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发动机、钢材、卷烟、白酒和水泥,分别增长19.2%、15.4%、8.0%、12.3%和1.1%,饲料、空调、电视和化肥,分别下降1.9%、7.2%、8.4%和10.5%。

  (三)建筑业保持稳定发展

  2012年,全市资质以上总专承包建筑企业230个,有工作量的196个,完成产值215.2亿元,增长4.4%,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8.8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完成建筑安装产值211.7亿元,增长6.0%;完成其他产值3.6亿元,下降44.4%。按控股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52.8亿元,增长12.0%; 其他企业完成162.4亿元,增长2.1%。

  (四)服务业增速提升

  在市委、市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的政策鼓励下,全市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21.0亿元,同比增长10.4%,比2011年提高0.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比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服务业总量居全省第2位,增速排全省第18位。

  三、需求方面:投资保持高位增长,消费市场平稳

  (一)投资总量高位运行,保持持续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2.2亿元,增长5.8%,总量位居全省第2位,增速位居全省18位。在灾后重建形成的巨大基数的重压下,继续维持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势头,同时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改善。分产业看,三次产业投资均实现增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8.2亿元,增长15.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80.7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13.3亿元,增长1.7%。分项目看,更新投资所占比重增大。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54.3亿元,增长7.6%,占全部投资的48.7%;更新完成投资260.5亿元,增长15.1%,占全部投资的27.9%,比重上升2.2个百分点;房地产完成投资145.7亿元,增长10.1%,占全部投资的15.6%。从资金来源看:自筹资金比重上升,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2012年全年,国家预算资金投资170.3亿元,同比下降7.3%,占全部投资的17.6%;国内贷款79.3亿元,下降22.1%,占全部投资的8.2%;自筹资金作为固定资产投资最主要的资金来源,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到位592.3亿元,增长21.6%,占全部投资的61.2%;利用外资2.7亿元,下降76.1%,占全部投资的0.3%;其他资金123.9亿元,增长3.2%,占全部投资的12.8%。与去年同期比,国家预算资金投资比重下降3.4个百分点,国内贷款比重下降3.9个百分点,利用外资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其他资金比重下降2.1个百分点、自筹资金比重提高10.5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商品房销售呈回落态势。受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影响,绵阳市房地产投资及商品房销售呈回落态势。全年共完成房地产投资145.7亿元,增长10.1%,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4.9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面积1706.31万平方米,增长7.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商品房竣工面积434.49万平方米,增长28.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74.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309.38万平方米,下降25.6%。

  (二)消费市场平稳,旅游业快速发展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8亿元,增长16.0%,总量居全省第2位,增速居全省12位。分城乡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387.0亿元,同比增长16.1%,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85.8亿元,同比增长15.6%。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6.8亿元,增长36.0%;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40.8亿元,增长14.3%,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5.9亿元,增长19.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9.4亿元,增长16.8%。

  2012年,绵阳加快旅游精品线建设,再加上国家出台中秋国庆长假免收过费等措施,极大地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12年全市共实现旅游总收入137.2亿元,同比增长41.1%,其中国内收入136.8亿元,同比增长41.1%;接待游客总人数1921.6万人次,同比增长21.5%,其中国内旅游人数1919.5万人次,同比增长21.5%。

  四、运行质量方面:财政收入、工业效益增幅放缓,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一)财政收入增幅放缓

  受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利润下降、实施结构性减税等因素影响,全市财政收入增幅比上年有大幅下滑。2012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16.3亿元,增长25.7%,比2011年同期回落18.5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0.4亿元,增长22.5%,比2011年同期回落22.2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5.4亿元,增长17.4%,比2011年同期回落20.2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支出333.5亿元,增长25.5%。

  (二)工业效益增幅回落

  2012年,工业企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更加严峻,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用工难用工成本高、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企业成本上升等多重困境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全市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3.6亿元,增长11.6%,低于增加值增幅5.8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96.4亿元,增长13.5%,增速比2011年同期回落30.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82.0亿元,增长17.1%,增速比2011年同期回落21.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从2011年同期的5.67%下降至5.26%,下降了0.41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上升了0.6个百分点,升至6.3%。在全市3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7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6个行业同比下降。

  (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2012年,由于用工需求增加及国家实施各项富农惠农政策,作为城乡居民收入主要来源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0755元,同比增长15.3%,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第17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213元,同比增长14.3%,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第19位。

  五、运行方面:物价涨幅回落,金融运行平稳,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一)物价涨幅逐步回落

  2012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2.8%,比2011年回落2.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比三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中只有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4%,其余7项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衣着价格涨幅最大,比同期上涨8.4%,食品上涨4.1%,烟酒及用品上涨1.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4%,交通和通信上涨1.2%,居住上涨2.3%。在食品价格中,上涨最多的两项分别是:鲜菜价格上涨16.9%,水产品价格上涨12.6%。

  (二)金融运行平稳,国内外引资均有增长

  12月末,全社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126.3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实现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22.0亿元,增长20.0%。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86.8亿元,增长12.2%。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内资增长快于外资。全年共引进项目663个,到位内资641.1亿元,增长31.5%。到位外资3.48亿美元,增长6.5%。【居民消费价格】 2012年以来,绵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呈现温和上涨运行态势。根据绵阳调查队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绵阳CPI比2011年上涨2.8%,高于全国2.6%、全省2.5%水平。

  【七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 与上年同期相比,食品类价格上涨4.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9%、居住类价格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4%、衣着类价格上涨8.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7%。

  【食品价格】 食品类价格与2011年同比上涨4.1%,食品类价格的上涨直接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42个百分点,占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因素的50.7%。

  主要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其中粮食价格上涨3.5%;油脂价格上涨6.4%;菜价格上涨16.9%;干鲜瓜果价格上涨5.9%;水产品价格上涨12.6%;糕点饼干价格上涨6.6%;液体乳及乳制品价格上涨6.0%。

  【粮食价格】 由于国家提高粮食最低价以及农资价格呈总体上涨态势,农民种粮成本增加和流通成本的逐年上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012年粮食价格与上年同比上涨3.5%,其中大米价格上涨2.9%,面粉价格上涨3.2%,粮食制品价格上涨5.1%。

  【猪、牛、羊肉价格】 2012年,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全年有6个月环比价格下降,全年猪肉价格与2011年同比下降9.8%,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跌0.51个百分点。

  由于运输成本、饲料价格和人工费用的不断上涨,全年牛肉价格与2011年同比上涨30.1%,羊肉价格上涨28.9%。

  【油脂价格】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加工、运输成本不断增加影响,食用植物油价格持续上涨,全年油脂类价格与2011年同比上涨6.4%。

  【鲜菜价格上涨19.7%】 由于成品油及人工费用价格持续上涨,鲜菜生产运输成本增加,全年鲜菜价格与2011年同比上涨19.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6个百分点,占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因素的21.4%,成为推动CPI上涨的重要因素。

  【居住类价格】 2012年绵阳居住类价格与2011年同比上涨2.3%。其中,住房租金价格上涨4.0%;水、电、燃料价格上涨6.2%。

  【服务项目价格】 2012年,绵阳市服务项目价格与2011年同比上涨1.9%,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人工成本上升的影响下,服务项目价格均呈涨势。其中,家庭服务价格上涨10.9%,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2.2%,缝纫价格上涨8.2%,清洗价格上涨3.8%,洗浴价格上涨5.4%,车辆修理服务价格上涨12.3%,专业技能培训价格上涨4.4%。(陈 俐)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 ”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复杂经济形势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结构得到优化、民生逐步改善,构建和谐社会取得可喜成就。

  一、综合

  全年实现GDP 1346.4亿元,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9.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06.2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21.0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7%、69.9%和25.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7 ∶ 51.9 ∶ 31.4,调整为16.3 ∶ 52.4 ∶ 31.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54.6亿元,增长15.8%,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6.0%,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共有基本单位31111个,比上年增加1025个,增长3.4%。全部单位拥有从业人员83.3万人,比上年增加6.4万人,增长8.3%。

  全市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2.8%。其中:衣着价格上涨8.4%,食品类上涨4.1%,居住类上涨2.3%,是带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4.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1.3%。

  年末绵阳工业化率达到45.1%,比2011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与全省的差距缩小到0.2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到43.6%,比2011年提高1.8个百分点,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全年科技城范围实现GDP835.8亿元,增长1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73.0亿元,增长17.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7.8亿元,增长10.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2亿元,增长16.9%。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2.0亿元,增长4.0%。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4.1%,林业总产值增长3.6%,牧业总产值增长3.8%,渔业总产值增长4.5%。实现增加值219.2亿元,增长4.0%。

  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7.7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3.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1%;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3.6万公顷,增长0.8%。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40.8万吨,增长0.7%。其中:大春粮食产量175.2万吨,增长0.7%;小春粮食产量65.7万吨,增长0.8%。主要农产品中:稻谷产量98.7万吨,增长0.5%;小麦产量57.1万吨,增长1.0%;油料作物产量33.2万吨,增长2.7%;蔬菜产量200.8万吨,增长5.2%。

  全年生猪出栏590万头,增长2.4%。实现肉类总产量63.5万吨,增长1.9%;禽蛋产量16.0万吨,增长4.3%;牛奶产量2.4万吨,增长0.2%;水产品产量10.4万吨,增长5.7%。

  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9%。全年利用国家到位资金3亿元,完成造林面积5533公顷。全市有自然区11个,自然区面积32.7万公顷。全年收获大林产品1.7万吨,比上年增产3230吨,其中:核桃1.7万吨、油桐籽97吨、棕片70吨、生漆23吨。

  年末实有水利工程7.5万处,水利工程蓄引能力25.9亿立方米,实际供水10.9亿立方米。年末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1.8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8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07.4亿元,增长1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70.1亿元,增长17.4%,比全省高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1.1%,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4.3%,轻重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为47.5 ∶ 52.5。

  全市“2+4”重点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04.4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89.9%,增长19.1%。在“2+4”产业总产值中,材料产业增长14.9%,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增长29.4%,冶金机械产业增长17.7%,化工节能环保产业增长18.3%,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5.4%,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25.0%。

  2012年,各县市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是:安县增长21%、北川增长20.6%、江油和三台增长20%、盐亭增长19.9%、梓潼增长19.6%、游仙辖区增长19.4%、平武增长18.6%、涪城辖区增长16.4%。

  全市重点监测的工业产品中:有68.3%的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发动机、钢材、卷烟、白酒和水泥,分别增长19.2%、15.4%、8.0%、12.3%和1.1%,饲料、空调、电视和化肥分别下降1.9%、7.2%、8.4%和10.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3.6亿元,增长11.6%;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96.4亿元,增长13.5%;实现利税总额182.0亿元,增长17.1%。

  全市资质以上建筑安装企业完成建筑安装产值215.2亿元,增长4.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52.8亿元,增长12.0%;其他企业完成162.4亿元,增长2.1%。全市建筑安装行业共完成增加值98.8亿元,增长17.7%。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2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2.2亿元,增长5.8%,总量居全省第2位。在灾后重建形成的巨大基数的重压下,继续保持了投资的稳定增长。

  从投资类型看,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54.3亿元,增长7.6%;更新完成投资260.5亿元,增长15.1%;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45.7亿元,增长10.1%,增幅比上年回落14.9个百分点。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8.2亿元,增长15.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80.7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13.3亿元,增长1.7%。

  全年“2+4”产业的投资达到221.1亿元,增长15.6%。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投资25.6亿元,下降34%;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完成投资35.3亿元,增长62.7%;化工产业完成投资15.0亿元,增长44.9%;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完成投资35.9亿元,下降14.9%;冶金机械产业完成投资71.9亿元,增长48.9%;材料产业完成投资37.3亿元,增长24.9%。

  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706.3万平方米,增长7.6%;竣工面积434.5万平方米,增长28.3%;销售面积309.4万平方米,下降25.6%。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201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8亿元,增长16.0%,总量居全省第2位。

  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6.8亿元,增长36%;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40.8亿元,增长14.3%;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5.9亿元,增长19.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9.4亿元,增长16.8%。

  分地域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387.0亿元,增长16.1%;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85.8亿元,增长15.6%。

  分类值看,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类增长49.1%,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47.5%,肉蛋类增长43.3%,服装类增长10.7%,日用品类增长10.1%,汽车类增长3.8%。

  全年共实现旅游总收入137.2亿元,增长41.1%,其中:国内收入136.8亿元,增长41.1%;旅游外汇收入591.8万美元,增长45.4%。接待游客总人数1921.6万人次,增长21.5%,其中:国内旅游人数1919.5万人次,增长21.5%;入境旅游游客2.1万人次,增长42.3%。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2012年,全市引进内资项目663个,到位资金641.1亿元,增长31.5%;引进外资3.48亿美元,增长6.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1亿美元,增长5.0%。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2.1亿美元,增长19.5%。其中:进口总额8.4亿美元,下降4.3%;出口总额13.7亿美元,增长41%。

  七、交通和邮电

  2012年年末全市公通车里程19308.0公里。全年公旅客周转量51.6亿人公里,增长11.5%;公货物周转量60.9亿吨公里,增长16.6%;水运旅客周转量252万人公里,下降24.1%;水运货物周转量9.4万吨公里,下降31.7%;铁旅客发送量457.7万人,增长7.0%;铁货运量107.1万吨,下降9.4%;民用航空客运量68.1万人次,增长9.4%;民用航空货邮运量8379.4吨,增长6.4%。

  2012年年末全市共有邮政局(所)424处,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2.8亿元。全年实现通讯业主营业务收入29.1亿元,增长8.5%。年末全市固定电话机用户74.9万户,增长1.6%,其中住宅电话63.0万户,增长5.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39.6万户,增长1.4%。国际互联网用户53.5万户,增长19.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16.3亿元,增长25.7%。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0.4亿元,增长22.5%。税收收入完成55.4亿元,增长17.4%,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8.9%。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126.3亿元,增长10%。其中单位存款959.1亿元,增长1.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22.0亿元,增长20.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86.8亿元,增长12.2%。其中:短期贷款450.0亿元,增长29.1%;中长期贷款616.1亿元,增长1.4%。

  2012年年底,全市共有保险公司36家,其中:产险公司18家,寿险公司18家。全年各类保险保费收入46.8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人身险32.2亿元,下降4.5%;财产险14.6亿元,增长14.1%。各类保险赔款及期满给付支出13.8亿元,增长25.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2年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58所(不含高校、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在校学生69.8万人,教职工4.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2万人。

  全市有:小学438所,招生4.0万人,在校学生23.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普通中学236所,招生9.1万人,在校学生27.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3所,招生3.1万人,在校学生6.8万人。

  全市高校13所。2012年招生(成教全日制生)4.3万人,在校生12.7万人,毕业生3.2万人,专任教师6629人。

  全市共组织申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2项,落实无偿资金11993万元。组织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32项,落实无偿资金3955万元。全市已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70家。全市全年共申请专利3601件,专利授权1712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4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99.5万册;艺术馆、文化馆304个,剧场、影剧院17个,博物馆、展览馆11个。乡电视站264个,覆盖率达98.5%,电视覆盖率达98.9%,电视入户率达72.9%,城区数字电视转换率98.5%。全市公开发行5种,印数3280万份。

  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110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05个,卫生技术人员2.4万人,执业医师10172人,注册护师、8629人,医院床位数2.5万张。

  2012年,全市共有体育场馆数15个,全年共举办各种运动会584次,参加人次达374万。在参加省以上比赛中获牌163枚,其中:金牌52枚,银牌52枚。

  十一、、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

  全市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共12个,设计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1.6万吨/日。共实施减排项目248个,其中列入省级目标责任书的重点减排项目20个,限期治理工业企业12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12家,全市四项主要污染物较2011年全面下降。

  绵阳境内主要河流中涪江干流全年水质优。涪江主要支流中,通口河水质优、安昌江水质优、凯江水质良好,各断面均达到或优于相应水质类别标准。

  全年城区空气质量全年监测366天,其中,优的占67天,良的为284天,达标率95.90%,城区大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城区空气质量达到《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符合功能区类别要求。全年绵阳城区和近郊区降水pH值变化范围为中偏酸性,pH值范围4.84~7.49,酸雨频率3.80%。

  2012年,绵阳单位GDP能耗下降7.1%,规模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3.8%,超额完成省市年度目标任务。2012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为342.2万吨标煤,下降1.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033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13.8%。

  全市生各类伤亡事故1219起,上升1.5%;死亡212人,下降6.2%。其中:道交通事故727起,下降13.4%;死亡178人,下降3.3%。工矿商贸事故24起,死亡33人;火灾468起,死亡1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2年,全市年末总户数201.8万户,年末户籍人口545.4万人,常住人口464.0万人。当年出生人口52091人,死亡人口3399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77‰。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55元,增长15.3%。其中:工资性收入15521元,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717元,增长11.7%。其中: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15.8%、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12.0%、衣着支出增长13.1%,食品支出增长11.7%。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213元,增长14.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72元,增长4.7%。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累计达22.8万人,当年新增0.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3%。全市有1.1万人员实现再就业。

  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8.6万人;江油、安县、北川、平武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8.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6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8.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6.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9.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87.9万人,参合率99.7%;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260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城镇居民12.2万人,下降1.8%,农村居民18.9万人,增长3.2%。失业保险金标准市本级及江油为672元/月,其他县市区616元/月。年末全市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47个,床位数2.4万张。

  注:

  1. 《公报》中使用数据为统计快据,正式数据以《绵阳统计年鉴(2013)》为准。

  2. GDP、工业增加值、农业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 “三上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业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业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万元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单位)及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

  计划管理与宏观调控

  【国民经济计划的制订】 《绵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计划草案》)。2011年11月,市发改委成立《计划草案》编制小组。3月14日,经市11次常务会讨论审议;4月6日,经市委六届第19次常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4月23日,在市六届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

  《计划草案》全文约1.1万字,主要内容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6个方面总结2011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取得的成效:一是调整转型成效显著,三次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二是灾后重建胜利完成,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三是投资保持高位稳定增长,发展基础夯实;四是科技城布局优化,创新创业取得丰硕;五是对外开创新局面,招商引资和区域合作取得新突破;六是社会建设更加惠及民生,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第二部分客观分析2012年绵阳市面临的发展形势,结合“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按照市委、市工作部署,提出2012年计划安排总体思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第三部分按照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和目标要求,从9个方面提出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一是千方百计保持投资高位稳定增长,推动经济加快发展;二是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四是加快建设绵阳国家科技城,提升区域发展战略地位;五是更加重视“三农”工作,努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六是深化区域合作,提升对外水平;七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繁荣;八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切实市场经济发展秩序;九是缓解资源要素和制约,促进可持续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及执行结果】 市目督办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将《计划草案》中的主要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园区和市级相关部门,加强督察和考核。每季度末,市目督办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对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市发改委撰写全市经济运行分析和投资分析,分析经济运行的特点、计划执行存在的问题,对下阶段工作提出对策。8月8日,市六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关于2012年1~6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1346.4亿元、同比增长13.3%(按可比价计算,下同);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70.1亿元,增长1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932.2亿元、增长5.8%,其中更新投资实现260.5亿元,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0755元,增长15.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213元,增长14.3%;财政总收入实现216.3亿元,增长25.7%,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实现80.4亿元,增长22.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72.8亿元,增长16%。

  (谢珈林)

  国有经济

  【概况】 2012年,全市出资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614.4亿元,同比增长17.2%;国有权益244.1亿元,同比增长5.8%;在绵阳税金21.2亿元,同比增长14.2%;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41亿元,同比增长6.4%;利润总额23亿元,同比增长9.2%;完成工业总产值739.7亿元,同比下降5%;企业劳动生产总值104.1亿元,同比增长9.8%。各县市区国有企业实现资产总额143.6亿元、同比增长12.7%、国有权益77.2亿元、同比增长13.3%、营业收入52.7亿元、同比增长7.6%、利润总额1.4亿元,同比减少56.7%、上缴税金2.1亿元,同比增长72%。

  【国有企业】 长虹集团连续4年实现跨100亿元增长,销售规模达到803亿元,向“千亿长虹”目标稳步前行;九洲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120.4亿元、销售回款170亿元、营业收入151亿元,增长幅度均达到20%;绵投集团实现投资57亿元、融资58亿元,资产总量、营业收入、投融资规模等方面居省内平台公司前茅;燃气集团在确保工业要素保障和居民用气的基础上,实现利税1.44亿元,同比增长32.9%;攀长特集团在钢铁行业全面亏损的形势下,取得钢材产量80余万吨、主营收入71亿元、工业产值80亿元的业绩;新华公司产销整车8.8万辆、发动机26.7万台,实现工业总产值60.5亿元,同比增长20.6%;绵阳烟厂全年生产卷烟31万大箱,完成工业总产值50亿元,实现税利16.8亿元,入库税金14.3亿元;机场集团全年累计实现飞机起降20.7万架次,运输旅客68万人次、货邮8379吨,安全运行和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绵阳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到342.1亿元,同比增长46.3%,实现快速发展。

  【资本结构优化】 长虹集团完成整合深圳长虹70%股权和长虹股份应收美国APEX公司剩余债权的后续相关工作,制定组建财务公司方案,成功发行中期票据融资20亿元,发行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10亿元;完成华意压缩并购项目,冰箱压缩机的规模接近全球第一;九洲集团对九洲线缆公司原厂区土地进行整合,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和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5.59亿元;绵投集团完成对下属土地整理公司、房地产投资管理公司、工程项目管理公司、西津物流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的增资和市内广告和停车资源的整合;绵投、教投、科发等平台公司全年实现融资超过90亿元;中小公司实现增资扩股1337万元,天力、中小两家公司为全市187户中小企业提供各类融资金额达到14.9亿元;企业上市步伐加快,长虹佳华成功实现海外上市,九洲光电完成上市工作,新晨动力向证监会和联交所申报上市材料。

  【国资监管】 2012年,绵阳被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四川惟一开展市(地)级国资指导监督工作联系点。按照国务院国资委要求,树立“大国资”工作,推进规范监管、科学监管和创新监管。县市区国企资产和经营情况全面纳入市国资委财务动态统计,在绵阳、省、外地属国企的、发展、稳定全面纳入市国资委指导服务范围。11月,国务院国资委政策法规局在绵阳召开部分地方国资委指导监督工作征求意见座谈会,推进全市“大国资”工作格局构建。

  【监管机制】 构建覆盖面更广的国企财务动态监测平台,企业财务快报和动态分析更加及时、准确;根据企业效益和工资指导线等原则,加强对出资企业工资总额的调控管理;将项目建设、投融资、全市中心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范畴,考核体系完善;拟定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编报办法、中介机构备选库方案,产权监管规范;实现外派监事会对出资企业的监督全覆盖,此项工作走在全省各市州前列。

  【国有资本金经营预算管理】 完成2012年度国有资本收入4969.5万元的审核、收缴及预算资金拨付工作,将国有资本投入到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使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带动力日益增强。

  【国资重点项目建设】 国资系统全年完成项目投资106.19亿元,超额完成下达目标。其中:际华3536的搬迁建设项目,绵投集团的二环一、二期和城南新区一号桥等项目相继竣工;长虹集团的电源新产业园、九洲集团的“三网融合”核心光器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攀长钢的灾后重建、教投公司的7所学校等续建项目有序推进;燃气集团天然气调峰项目、武引二期工程、科发集团防灾减灾园基础设施二期、太极集团四川天诚生产等项目顺利开工。

  【驻绵阳央企招商】 为加快推动央企招商,市委市成立绵阳市促进中央企业在绵阳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央地合作办”,设在国资委。“央地合作办”全年5次赴国务院国资委请求协调央企到绵阳投资,成功搭建起“2+4”产业和“中”字头行业协会对接平台。在国务院国资委支持下15户央企在绵阳投资220多亿元,新引进央企项目9个,总投资96.9亿元。

  【冶金机械产业】 2012年,全市冶金机械产业重点围绕两条主线大力推进发展:一是以攀长钢为龙头发展特钢、钛材、模具产业,加快推进江油特钢新城建设;二是以科莱电梯为龙头积极打造中国(绵阳)科技城电梯产业园,按照《中国(绵阳)科技城电梯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引进电梯整机及配套企业。2012年,全市冶金机械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6.44亿元,同比增长17.7%;新引进项目32个,落实到位项目总资金42亿元(由市冶机办自主招商成功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25.6亿元)。

  【通用航空产业】 随着全国低空空域的逐步,通用航空及关联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为抓住这一黄金机遇,市国资委向市委市提出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承办赴珠海等地的调研活动。12月,组织召开绵阳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研讨会,就绵阳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模式、规划选址、商业运营等方面做研究和论证。

  【国资企业】 2012年,基本完成丝绸公司改制职工安置工作全局化解;原朝阳厂群众问题全面化解,全市最大的涉稳隐患得以消除;双汇集团、东材公司等职工的问题依法推进;国企退休教师移交属地管理后续协调工作有序进行;全系统网络问政、维稳、积案化解能力提高,全年接待来访群众2700余人次,处理各类800多件(网络问政信件51件),息诉息访率达90%以上,矛盾化解率达到95%以上,全年未发生影响较大的负面网络舆情。民营经济

  【概况】 2012年,全市民营经济总量持续增加,截至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超过700亿元、达到754.5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56.07%。与上年相比,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增加103.93亿元,增长15.8%。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700万元,达到722.86万元,比上年增加99.15万元;外商经济达到25万元,港澳台经济6.3万元。民营经济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对全市国民经济增长起到极强的拉动作用。

  【民营经济规模】 民营企业总户数16.88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为14.34万户,注册资本为62.8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82%、32.71%;私营企业2.54万家,注册资本为533.9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3.63%、31.72%,私营企业户均资本突破200万元大关,达到210万元。

  【民营经济产业结构】 从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业在整个民营经济所占比重分别为8.1%、55.7%和36.3%,第二产业在民营经济比重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一产业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呈现出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调整巩固的特征,全市民营经济的整体结构正不断优化。

  【民营企业】 截至2012年末,全市民营企业达1.4万余户,行业覆盖率达95%以上,民营经济成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全市多数县市区,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

  【民营工业企业】 全市有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据统计,全市民营工业企业近4800户,每年新增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60~80户左右,在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一批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中不乏本土民营企业的身影。

  【民营经济就业】 全市现有民营经济从业人数达40余万人,为城镇居民、大中专毕业生、农民转产转业、职工再就业和外来民工提供广阔的就业市场,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科技型民营企业】 2012年,全市拥有科技型民营企业1000多家,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汽车、化工、食品等产业和行业。通过依托中物院、西科大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资源优势,加强技术转移合作,加速民营经济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创建民营经济技术创新中心,推进科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成为科技城建设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胡勇军)

  个体经济

  【个体登记数量】 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市个体工商户达14.34万户,从业人员26.05万人,注册资金62.85亿元。在镇以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体工商户9.45万户,占65.87%;农村个体工商户4.88万户,占34.13%。全年新登记个体工商户2.3万户,从业人员3.28万人,注册资金15.49亿元。全年注销个体工商户1.3万户(注销主要原因是转企升级等),其中城镇注销8292户。随着个体经营者业务不断扩大和资金积累的增多,大批个体经营者实力增强并转向企业化经营。全市个体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新登记数量和注册资金与上年同期比较,分别增长8.4%和53.73%。

  【个体注册资金】 全市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资金总额为62.85亿元,户均资金数额4.38万元。其中:城镇个体工商户资金数额44.23亿元,占70.37%,户均资金数额4.68万元;农村个体工商户资金数额18.62亿元,占29.63%,户均资金数额3.81万元。

  【个体行业结构】 依次为批发和零售业7.43万户,占51.82%;住宿和餐饮业1.47万户,占10.2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34万户,占9.3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26万户,占8.82%。这前四位行业的户数占全市个体工商户总户数的八成多。

  【个体投资行业】 全年新登记个体工商户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1.18万户,住宿和餐饮业2610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489户,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112户,这四大行业的注册资金数额分别为6.84亿元、2.43亿元、1.12亿元、1.07亿元,注册资金总额为11.46亿元,占新登记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总额的73.9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居首位,占个体工商户资金数额的44.15%。

  【个体经济就业】 2012年,个体工商户作为创造市场活力、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成为全市经济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全年全市个体工商户新吸纳就业人员达790人,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济138人。

  【个体经济产业结构】 从事第一产业的个体工商户2188户,注册资金2.75亿元,比重偏小;从事第二产业的个体工商户4985户,注册资金3.5亿元,比重上升;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工商户13.62万户,注册资金5.66亿元,占主导地位。 (蒲泽春)

  投资引资

  投资体制

  【概况】 2012年对135个项目的立项、可研或初步设计进行审批,估算总投资76.65亿元;对5个项目进行核准,估算总投资10.42亿元;对44个项目进行备案,估算总投资68.86亿元。

  【投资项目规范化管理】 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的决定》和《省办公厅关于试行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工作的通知》,规范投资项目管理,建立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常态机制。通过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方便企业开展前期工作,减少前期工作风险。严格按照的管理权限和要求,规范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

  【投资项目决策机制】 按照决策规则和程序,健全投资项目评估论证和专家评议制度,开展投资项目公示试点工作,探索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出台《市重大项目建设及价格调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意见》,在可研评审阶段认真把关,力争最大程度降低重大投资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不断提高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化、化水平。

  【探索投资项目后评价】 2012年,派出人员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投资项目专题培训,学习借鉴全国各地的投资项目后评价经验。截至年底,投资项目后评价已纳入研究课题并展开前期准备工作。

  【项目前期工作投入】 2012年,为市本级及各县市区争取省预算内项目前期工作经费280万元。市级财政采取“以代补”的形式安排投资工作先进县市区和市级单位(部门)前期工作经费670万元。根据省发改委出台的《省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管理办法》,争取市出台相关办法,对重大项目进行前期工作经费补助。为更好发挥重大项目的支撑导向和引领示范作用。

  【项目规划申报】 2012年,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提高项目的成熟度,使得各专项申报工作质量大大提升。全年全市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15.8亿元用于573个项目建设,资金争取额是上年的2.6倍。(周伦文)

  固定资产投资

  【概况】 2012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32.22亿元,同比增长5.8%(下同),完成全年工作目标的103.58%,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基本建设投资实现454.3亿元,增长7.6%,占全部投资的48.7%;更新投资实现260.5亿元,增长15.1%,占全部投资的27.9%;房地产投资实现145.7亿元,增长10.1%,占全部投资的15.6%;其他投资实现71.7亿元,下降28.3%,占全部投资的7.7%。

  【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例】 第一产业实现投资38.2亿元,增长15.6%;第二产业投资实现280.7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实现投资613.3亿元,增长1.7%。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4.1∶30.1∶65.8。

  【投资资金来源】 2012年,全市到位资金968.6亿元,增长7.1%。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170.3亿元,下降7.3%;国内贷款79.3亿元,下降22.1%;利用外资2.7亿元,下降76.1%;自筹资金592.3亿元,增长21.6%;其他资金123.9亿元,增长3.2%。

  【区域投资分布】 9个县市区完成全年奋斗目标,科创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科技城范围实现投资667.8亿元,增长10.7%,占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1.6%,比重同比增加3.1个百分点。

  【投资项目推进情况】 截至12月31日,全市纳入《投资工作半月报》监测的项目3227个,投资4464.27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849亿元,完成投资945.42亿元。省市重点项目和签订《2012年投资项目目标责任书》的普通建设项目进展较为顺利。

  23个省重点项目全部开工,概算总投资343.66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97.71亿元,完成投资114.39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17.07%。90个市重点项目(不含省重点项目)全部开工,概算总投资268.4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87.01亿元,完成投资101.2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16.35%。650个普通项目(不含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概算总投资755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256.53亿元,完成投资294.69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14.88%。2464个责任书以外的招商引资和房地产等其他项目开工1126个,开工率45.7%,总投资3097.21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407.75亿元,完成投资435.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6.71%。 (周伦文)

  知识产权

  【概况】 2012年,贯彻落实《四川省商标战略纲要》,全面推进商标战略实施,促进绵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截至12月底,绵阳市有各类注册商标8700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全市有中国驰名商标11件,四川省著名商标55件,绵阳市知名商标162件。

  【开展商标专用权“双打”行动】 开展对白酒和葡萄酒等酒类市场的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假烟专项行动、以农资打假为重点的“红盾护农”专项行动等。按照工商总局、省工商局的安排布置,开展“晨光”“M﹠G”“九阳”“九牧王”等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执法行动。全系统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148件,罚没金额119万元。

  【开展知识产权宣传】 2012年,知识产权局、经信委、法院、、文化等部门联合,集中开展绵阳市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开展《中华人民国商标法》颁布30周年纪念活动。宣传“绵阳造”。举办,宣传商标知识。公益广告宣传。在绵阳城区主要街道电子显示屏、在绵阳综合频道滚动纪念《中华人民国商标法》颁布30周年宣传。利用网络、、电视等多种形式开展商标知识宣传。

  【实施农产品商标战略】 开展“绵州九宝”商标申请注册。“绵州九宝”在食品、旅游、会展等类申请注册,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受理13件。指导涉农企业争创“三名”商标。全年申报绵阳市知名商标企业38家,其中涉农企业15家。

  【重点商标培育】 四川圣迪乐村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圣迪乐Sun Daily及图”商标、四川兴事发门窗有限公司“兴事发”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四川清香园调味品股份有限公司“中坝”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推荐“金太阳”等8件商标参加申请2012年四川省著名商标复审,推荐21家企业申报四川省著名商标,申报企业数量为历年之最,其中9件商标被认定为四川省著名商标。

  认定2011年度绵阳市知名商标44件,复审认定绵阳市知名商标27件。推荐35家企业积极申报绵阳市知名商标。

  【知识产权规划】 结合绵阳实际草拟《绵阳市知名商标认定和办法》《绵阳市商标战略2012年度实施计划》,经市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以绵府发〔2012〕28号、绵府办函〔2012〕125号印发到各县市区人民及市级相关部门。

  (梁玉珍 王 玲)

  【加强知识产权工作】 2012年8月17日,市委、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促进专利实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在科技城建设中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加强专利创造,加强知识产权。《意见》规划:到2016年全市专利创造、运用的各项指标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两番。

  【设立绵阳市专利资助与励专项资金】 市委、市设立绵阳市专利资助与励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预算1000万元,主要用于全市专利申请、授权、实施资助,励优秀专利等。10月,出台《绵阳市专利资助与励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设立绵阳市优秀专利】 绵阳市优秀专利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十项。制定、出台《绵阳市优秀专利评审实施细则》。10月启动绵阳市首届优秀专利评选活动,经过初选、专家评选、市评审委员会评审、公示等程序,11件专利分获一、二、三等,于12月6日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受到隆重表彰。

  【专利申请、授权量增加】 2012年全市专利申请量3601件,比2011年增长47.53%,超过全省33.3%的增长幅度;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117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31%,高于全省24.7%的比例;专利授权量1712件,比2011年增长25.7%,实施专利新增产值131亿元,比2011年增长36%,新增利税19.6亿元,荣获2012年 度工作目标完成先进。绵阳市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发明专利获得第十四届中国专利。长虹集团公司5项外观设计专利荣获国家优秀设计纪念。

  【绵阳市被列为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 2012年10月,绵阳市被列为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成为四川省继成都之后,第二个获批试点城市,试点从2012年10月起,为期3年,将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制度建设、风险控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做积极的探索。三阳塑胶、中物材料公司用专利权作抵押从商业银行贷款2500万元,全市专利质押融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2年5月,东材集团、利尔化学顺利通过第四批全国知识产权试点企业验收。12月18日,高新区与成都龙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列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验收。

  2012年,全市各级试点示范企事业单位13个项目获得150万元省专利专项资金资助。

  【加强专利行政执法】 按照国、省知识产权局统一部署,继续开展“双打”和知识产权执法“护航”专项行动,加强专利行政执法。2012年出动152人次,开展执法检查36次,检查商业场所102家,检查商品3200余件。

  继续实施专利侵权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成功调解巴中小角楼酒业公司诉绵阳市企业的侵权纠纷,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损失。2012年,受理专利侵权纠纷27件,结案26件,立案查处假冒专利行为20件,结案20件。

  继续实施国家“5·26工程”。执法装备和条件改善;成立专利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执案信息网络建设,在绵阳市知识产权局网站及时发布专项行动等执法信息、典型案例。

  【知识产权业务培训】 在北川羌族自治县、高新区、游仙区、涪城区等进行高新技术企业专题培训和《四川省专利条例》专题培训。邀请国家专利局智能电视领域审查专家到长虹介绍智能电视专利发展动态,国家知识产权局陆毅巡视员到中国空气动力中心做专题报告。全年培训企事业单位专利管理人员120人次,培训技术人员1260人次。培训专利管理部门人员70人次,领导干部160人次。

  (向 栗)

  经济体制

  【科技城体制机制创新】 市委、市健全科技理体制,强化领导小组职能,调整充实科管委班子,着力完善部省市联动机制。不断加快军民融合,军民融合显著,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成效显著,组建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中国技术交易所绵阳工作站和四川省技术转移(绵阳)中心;成立四川省空管系统、智能电视等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和绵阳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举办绵阳科技城产学研协同创新暨对接大会、四川省科技工程军民结合专项对接会,签约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军民融合项目120余个。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机制建立】 制定《关于深入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意见》,成立深入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年度和五年为时间节点,以行政管理体制、农村产权制度、户籍制度等五项为重点,分步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市场主体】 市属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进展有序,绵投、科发两大融资平台成功发行企27亿元,长虹、九洲集团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债25亿元,长虹集团下属上市公司华意压缩顺利收购西班牙Cubigel Compressors S.A.公司经营资产项目,长虹佳华海外上市方案获证监会和联交所审核通过。分类实施公用行业管理,实现燃气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创新交通建设融资体制,绵(阳)遂(宁)高速、成(都)绵(阳)复线高速采用BOT模式建设且全线通车运行,绕城高速采用收费还贷模式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民间投资领域范围拓宽,市场经营和投资领域的放宽。

  【资源节约和机制形成】 逐步完善资源科学开发利用机制,全面推进矿业权交易市场建设,深化林木采伐管理,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初步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纳污等3条红线。推进水能、电力、天然气、成品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完善定价机制和配套措施。逐步健全节能减排的促进和保障机制,开展污染责任保险宣传,将污染责任保险试点企业增至20家。逐步建成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科技新体制,开展首批全国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年获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立项49项,争取专项资金6000余万元,带动企业投入22.88亿元。

  【投融资体制】 完善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制度,完善投资项目监管机制,加强投资项目规范化、制管理。深化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制度,完善投资项目监管机制。深化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力度,完善预算编审和预算执行管理,推进“三公”经费公开和部门预算公开,探索地方债券管理新模式,研究建立性债务统筹化解机制。丰富金融业态,引进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到绵阳设立分行。地方准金融机构稳步发展,融资公司质量提高、融资能力、小额贷款公司资本实力得到增强,融资、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状况良好。

  【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步伐】 将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710元、780元,调整为880元、960元,上调幅度为23.4%。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特别是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共决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开展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87万人、127万人、36万人、29万人、22万人。全面提高低保救助水平,社会救助能力明显增强。逐步建立以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为重点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3279套。

  【推进社会事业体制】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申报全省大病保险试点,将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教育体制逐步深入,59所试点学校成效明显。文化体制力度加大,完成市艺术剧院、电视事业单位等改制。事业单位逐步向纵深推进,完成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整合和事业单位清理规范任务,组建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不断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培育发展公益慈善、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类等社会组织,开展社会团体“小金库”专项治理,逐步健全社会组织评估体系。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清理规范审批项目,审批项目由原来的323项减少到211项,精简办理环节107个,砍减审批申请材料281项。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系初具雏形,成立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和正县级架构的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健全决策机制,落实和完善重大决策的相关程序和制度。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推进县级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推进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建立277个乡镇、10个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和3714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周 娟)

  工业产业结构

  【概况】 绵阳工业基本形成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主导,食品及生物医药、冶金机械、材料新能源和化工环保等“2+4”优势传统产业为支柱的门类齐全、产品众多、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重点培育和加快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2012年,“2+4”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总体规模不断壮大,全年实现工业产值1704.37亿元、增长19.1%,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3%。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664.16亿元、增长15.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6.2%;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完成产值102.25亿元、增长2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5%;冶金机械产业完成产值276.44亿元、增长17.7%,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5%;材料新能源产业完成产值198.04亿元、增长14.9%,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0.8%;化工环保产业完成产值118.43亿元、增长18.3%,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4%,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产值345.04亿元、增长29.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8.9%。2012年,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61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户数169户,实现利润73.1亿元。

  【产业布局】 立足绵阳产业现有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按照市县产业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通过延伸产业链、服务链和基础设施链联动市县发展,依托“2+4”特色优势产业以形成绵阳“一核四带”的产业布局。“一核”,即:以科技城为核心。“四带”,即:绵(阳)江(油)平(武)产业带,绵(阳)安(县)北(羌族自治县)产业带,绵(阳)三(台)、绵(阳)盐(亭)产业带,绵(阳)梓(潼)产业带。【产业关联度增强】 通过产业招商、技术等措施,延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在做强做大产业龙头企业的同时,引进配套服务企业。通过引进和推动旭虹光电、长虹部品部件安县项目、华晨南方华祥整车项目、好圣汽车零部件技改项目等一批重点配套项目的实施,主导产业就地配套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关联度不断提升,产业发展不断改善。

  【产业可持续发展】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军民融合、优化结构、自主创新、集聚集约为途径,可持续发展能力巩固。市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绵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2135”工程启动实施。建立以产学研为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联盟,通过需求对接、专业对接、定期对接等渠道,带动绵阳当地60户企业报团转型发展。2012年,全市建成长虹智能电视、九洲空管系统、新华电喷发动机管理系统、新晨A系列发动机、艾萨斯平板显示电子化学等5个产业联盟。(赵志民)

  市场体系

  商品市场

  【概况】 2012年,全市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48个,其中:消费品批发市场22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9个、生产资料批发市场6个、农贸(菜)市场308个,分别占到市场总数的6.32%、2.58%、1.72%和88.5%。共计实现年交易额226亿元,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以上市场14个,实现交易额69.35亿元,占地规模236.6公顷,解决就业101209人,上缴税收7564万元。

  【CPI涨幅回落】 2012年,全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上涨2.8%,涨幅比2011年回落2.1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中只有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4%,其余7项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衣着价格涨幅最大、比同期上涨8.4%,食品上涨4.1%,烟酒及用品上涨1.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4%,交通和通信上涨1.2%,居住类上涨2.3%。

  【推进商贸流通项目建设】 加快毅德商贸城、涪城区万达广场、天泰剑南国际食品城、江油恒大国际商贸城等一批具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商贸流通大项目的建设。2012年,开工项目55个,竣工项目48个,完成投资35.8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115.48%。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乡镇商贸中心项目】 2012年,投资2160万元的6个乡镇商贸中心项目,全面完工;配合农行、移动等部门,完成200~240个农家店信息化建设。(梁 桢)劳动力市场

  【市场服务管理】 在服务机构中推行“四个上墙”、“四个不准”、“承诺双公开”制度,建立辖区内服务机构诚信档案,定期开展“诚信服务月”、“诚信兴业”、“诚信一同行、争创服务品牌”等诚信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年检工作。

  【组织专项活动】 全年举办招聘会275场(不含校园双选会),提供职位99654个,进场单位16261家次,其中,面向毕业生岗位47300个;有20万人次各类人才进场求职,达成初步意向协议73000人;发布信息1486家,提供岗位12870个,个人网上求职登记4587人,大屏发布信息5587家,发布岗位9560个,网上业务办理1369家,发布岗位19620个,单位办理查询1742家,查询人数15万人次。组织单位到高校参加校园招聘会5次,举办4个主题13场毕业生双选会,利用周末时间开展专场招聘会20余场,成立绵阳市劳动监察支队人才市场工作站,同时推出大量新业务,包括与省协会合作在成都举办4次培训活动,与成都市境外就业服务中心举办首次境外就业专题培训说明会,与驻绵阳77123部队在营地举办首届“绵阳市2012年就业专场招聘会”,充分发挥人才在市场的配置作用。

  【社区就业】 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和信用社区创建示范活动,推动社区就业。对命名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开展动态复查管理,完善基础,强化功能,提升档次。加强创建示范工作指导力度,夯实工作基础,规范信用社区和充分就业社区“申报—创建—验收—命名—复查 ”操作流程,全市建成充分就业社区83个,信用社区41个;建立组织创业培训—信用社区综合个人信用评级—信用社区推荐—经办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信用社区定期回访的小额贷款绿色通道,推动社区就业。

  【开展就业援助】 按照“精细化、长效化”的要求,开展就业援助工作。把就业困难人员、被农民等的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着力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再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一是搞好身份认定,实行动态实名制管理。认真做好对“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的摸底调查工作,建立实名制管理台账,有针对性地制定援助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帮扶行动。二是落实帮扶责任,实施岗位对接。根据就业困难人员实际情况,确定帮扶责任人,结成帮扶“对子”,对经过帮扶援助仍未实现就业的,通过公益性岗位实施托底安置。三是开展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对有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向定点培训机构推荐,使其通过培训提升技能尽快实现就业和创业,确保全市“户户有就业”目标实现。2012年,全市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4137人(“40、50”人员18551人、残疾人275人、低收入人员733人、被农民2889人、长期失业者1689人),其中自主创业989人、被企业吸纳就业2139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815人、实现灵活就业19194人。(曾胜利)

  人才市场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 全年为12100多人次毕业生提供就业择业指导服务,就业率达85%。不断优化和完善“绵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制作《高校毕业生办理报到等常见问题解答》专栏,增设特别服务处,为广大办事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开展人才服务和人社局长进校园活动,宣传就业政策,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等内容;开展高校毕业生到人才市场活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前心理和如何进行求职就业的现场指导;开展高效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活动,全年组织包括“双选会”“校园大型双选会”、专场招聘等现场招聘会100余场,网络招聘会10余场,收集有创业意愿毕业生79人,帮助12名同学成功创业,组织创业团队参加提升管理与营运能力的培训。

  【引进境外智力】 围绕市委、市的中心工作以及科技城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市委、市印发《关于实施绵阳科技城“千英百团”聚才计划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健全科技城人才引进、培养的政策体系。全年搜寻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近976名,涉及领域主要是微电子、房地产建筑工程、建筑设、计核医学、生物工程。成功为长虹集团和长虹置业引进急需人才8名。稳步推进“海外领军人才引进工程”,面向全球公开访寻具有博士学位的微电子、核医学、生物工程等专业的领军人才362人。

  【人才服务水平提升】 2012年初,全新推出改版后的绵阳人才网,充分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多技术,融高校毕业生就业、人事代理、档案管理、流动管理、人才招聘、招聘业务办理服务于一体,为国内用户提供网络在线人才招聘服务、企业展位预订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等服务。2012年,人才网站访问总量达1030万人次,全年净增访问量380万人次,网上注册登记个人求职资料12003人,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接受毕业生档案10369份,首次突破1万册大关,管理的档案总量突破57000册,人事代理人员发展到27000余人,集体户挂靠人数达5825人,管理流动2072人。

  【人才市场网络建设】 人才市场网上招聘软件升级、现场招聘网上功能完善;人事代理部分软件开发完成;着手远程电子档案管理建设工作;完成搭建人才服务中心办公OA平台;实现绵阳与全国就业招聘平台联网;计划与绵阳移动开通绵阳人才网手机版。

  【专家人才体系建设】 开展2012年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11批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和第10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选聘申报工作,全市有6人荣获享受2012年度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专家”殊荣,分别是: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杜力平、何锡勇,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刘体斌、赵正刚,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唐安斌,绵阳中心医院。2012年全市通过国家各类职称考试取得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1609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3.7万余人,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3.44万余人。全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建立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江油高级技校升格为绵阳工业技师学院,长虹高级技师王靖被、人社部等十部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人才市场业务拓展】 努力为各类单位、人才提供供需双向选择的平台,发挥市场配置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全年举办各类现场招聘会275场,进场单位单位近2万家次,进场人才20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近10万个次。利用周末时间开展专场招聘会20余场。

  【引导人才创新创业】 加快完善创业培训服务体系,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建成创业服务指导中心241个、创业服务示范窗口25个、成功孵化创业实体2201个。全力做好小额贷款促进创业工作,全年新增发放小额贷款15583万元。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放在首要,筹集294万专项资金,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开展创业项目培训,举办了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树立并推介高校毕业生创业典型及创业事迹。2012年绵阳市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

  【人事代理工作】 做好全市流动人员的人事代理服务工作,对人事代理人员档案进行清理,查漏补缺,人事代理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优质服务。规范人事代理范围,特别是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的代理;简化办事程序,合并相关填写表格,尽最大努力提高方便、快捷的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深入企事业单位提供上门服务。全年新办人事代理3300余人,应届毕业生2900余人,其他社会人才300余人。截至年底,企业单位代理108家,2200余人;事业单位112家,2935人。(曾胜利)

  金融市场

  【概况】 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和窗口指导。推进和完善信贷政策导向评估,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满足重点项目和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至2012年12月末,辖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达到2138亿元,比年初增加198亿元;各项贷款突破1000亿元,达到1118亿元,比年初增加120亿元,存贷规模保持全省第二,为稳增长提供金融支持。

  【存款】 2012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126.34亿元,同比增长10.02%,增速比上年末高1.7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93.68亿元,同比多增58.92亿元。从部门分布和期限看,住户存款增长较快,定期化趋势明显。2012年年末,住户人民币存款余额1127.86亿元,同比增长20.73%,增速比上年年末高4.4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93.62亿元,同比多增64.07亿元;非金融企业人民币存款比年初减少1.52亿元,同比少减25.62亿元。其中,全年新增住户和非金融企业存款中定期占比为97.33%,呈定期化态势。

  【贷款】 2012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86.78亿元,同比增长12.16%,增速比上年末低0.7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17.8亿元,同比多增8.17亿元。贷款投放节奏较为均衡,各季新增人民币贷款,分别为29.35亿元、38.59亿元、32.34亿元和17.51亿元。从期限结构看,短期信贷资金投放加快,提高资金周转速度。2012年全市人民币短期贷款增加101.35亿元,是2011年新增额的1.62倍;人民币中长期贷款新增8.34亿元,同比少增41.78亿元;人民币票据融资增加7.71亿元,而2011年则减少3.56亿元。

  【跨境收支】 2012年,绵阳市跨境收支总额22.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43%。其中:跨境收入10.61亿美元,同比增长23.42%;跨境支出11.81亿美元,同比增长9.09%。全市跨境收支逆差1.19亿美元,较2011年的2.22亿美元显著减少,同比减少46.39%。2012年,绵阳市资本金实际流入2327.13万美元,同比减少75.67%。直接外债余额14594.32万美元,同比减少6.45%。全年直接外债资金流入1360.5万美元,同比减少61.49%。

  【货币市场机制完善】《绵阳市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合作框架协议》和《绵阳市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基金监管协议》成功签署。建立全市直接债务融资后备重点企业名单库,完成对游仙区、北川羌族自治县、安县、江油市、梓潼县等5家联社的备案管理。受理涪城区、安县农信社递交的加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初审资料并分行通过资格审批。组织召开“全市农村金融机构债券业务工作会”,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债券业务合规性管理。推进企业直接融资。1~12月,科发集团和绵投公司在资本市场成功发行企15亿元和12亿元;九洲集团实现再融资4.95亿元;长虹集团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三年期中期票据20亿元,发行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10亿元。

  【票据市场平稳增长】 2012年,全市票据签发和票据贴现总量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股份制银行增幅较大;受统计制度变化的影响,再贴现规模缩减。截至20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189亿元,同比增加39亿元,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累计签发77.6亿元,同比增加18.8亿元;绵阳市商业银行累计签发51.2亿元,同比增加14.8亿元。金融机构票据贴现累计发生额101.9亿元,同比增加46亿元;票据贴现余额20.6亿元,同比增加7.7亿元。再贴现累计发生额0.53亿元,同比减少5.47亿元。(王 佳 尹 艳)

  土地市场

  【概况】 全年办理土地矿权交易业务411,实现成交额258997万元,向市财政上缴交易服务费2980万元。办理出让土地交易业务54,成交面积2930244.13平方米,成交金额235256万元。其中:拍卖出让土地23,面积1051483.96平方米,成交金额145631万元;挂牌出让土地31,面积1878760.17平方米,成交金额89625万元。办理转让土交易业务344,成交面积281853.58平方米,成交金额21501万元。其中,协议转让土地339,面积174455平方米,成交金额20198万元;拍卖转让土地4,面积105731.40平方米,成交金额1061万元;挂牌转让土地1农,面积1666.68平方米,成交金额241万元。办理矿业权交易业务13,成交金额2239万元。其中:矿权拍卖出让业务8,成交金额1871万元;矿权转让业务5,成交金额368万元。严格执行金收退工作程序,全年实现收退金80010万元,并做到银行、会计、出纳三方对账丝毫不差。认真整理本年和往年交易业务资料411件,形成规范完整的交易档案411卷。(杨锋林)

  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开发投资逐月回升】 1~11月,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7亿元,同比增长16%;施工面积16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3%;新开工面积40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竣工面积2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5%。其中,绵阳城区1~11月完成投资94亿元,同比增长16.2%;施工面积11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7%;新开工面积22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7%,竣工面积9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

  【房地产上市量】 1~11月全市共组织上市商品房31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1.2%,其中商品住房组织上市22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7.3%;1~11月绵阳城区组织上市商品房182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比下降49.2%。其中商品住房为12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3%。截至11月底,全市有商品房库存量达到460万平方米(商品住房311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5.3%和48.2%;其中,绵阳城区商品房库存量达到332万平方米(商品住房2.1万套203万平方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4.5%和74.9%,充足的供应量为稳定市场预期起到作用。

  【商品房交易】 交易量波动不大,市场走势基本平稳。1~11月全市销售商品房近3.3万套30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3%和9.6%,实现销售额143亿元。其中,商品住房销售26588套252.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1%和19.3%。绵阳城区1~11月销售商品房2.1套面积185万平方米,与上年同期比下降18.4%和22.3%,实现销售额96亿元。其中,商品住房销售1.8万套163万平方米,同比均下降27%和28.2%。

  【商品房总体价格】 总体价格有所波动,向社会承诺的住房价格调控目标完全实现。1~11月全市商品房销售均价为4660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7%。其中,商品住宅为4097元/平方米,同比下降2.7%。绵阳城区1~11月商品房销售均价为5140元/平方米,同比增长6.6%;商品住房4575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8%。其商品房总体价格略涨原因主要是开发商资金紧张,集中出售持有的商业和车库等所致。

  【房地产市场服务】 规范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流程,强化窗口“一站式”服务,实现房产交易与房屋权属登记一体化管理。全年办理房屋初始登记226、面积169.44万平方米;预测绘面积审核120、面积199.41万平方米;办理房产转移登记16323件,面积180.15万平方米;办理抵押登记15565件,面积258.6万平方米,价值96.05亿元。

  【房地产市场拓展】 拓展外地市场,集聚绵阳发展人气。10月下旬至11月初,组织企业赴甘肃天水、酒泉、新疆克拉玛依开展绵阳品牌房地产西北地区推介活动。为期12天共预登记商品住房500套、非住宅79间,登记总面积43430平方米,登记金额4.655亿元,参观咨询人数达96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全年商品房省外销售822套、面积7.82万平方米,省内其他城市到绵阳市购房达3225套、面积29.55万平方米,外省、市到绵阳购房率达到城区商品房总销量23.08%。

  【举办房地产展览会】 筹办绵阳房展会,围绕品牌塑造,加业交流和市民互动,促进绵阳房地产开发品质提升。4月下旬,举办“品质房产·和谐人居”2012年绵阳市房地产展览会,71家房产企业参展,推出精品楼盘62个。3天展期累计成交房屋面积3.88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8亿元,咨询人数达15万人次。其中较为优秀的楼盘为:华美·每立方、福星·时代天骄、五合·苹果社区、海赋外滩、九洲·跃进1958、富临·大都会、英郦庄园等楼盘。

  (樊子华)

  住房公积金管理

  【住房公积金归集当年新增突破19.04亿元】 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市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总额83.86亿元,全年新增归集总额突破19.04亿元,全年办理各类提取7.39亿元。

  【发放住房公积金职工贷款】 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市职工贷款总额49.17亿元,贷款余额30.07亿元,累计发放39650户。其中,当年发放住房公积金职工贷款7.33亿元。全年住房公积金个贷资金回笼平稳,回笼个贷本金4.44亿元。

  【保障性住房支持】 继续严格执行个贷差别化利率,“保一、严二、拒三”的差别化发放政策,为中低收入职工解决购房资金困难,做到应贷尽贷。同时,继续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补助资金。为长虹、西科大、西磁发放保障性住房贷款862户,8599.8万元。

  【资金风险管理】 加强会计核算管理和财务监督检查,保障资金安全。各项资金都按存储,增值收益分配严格按执行。科学安排调度资金,在满足住房公积金提取和个贷发放对资金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使资金保值增值。加强对财务情况的经常性监督检查,预防执行风险、操作风险。强化内部稽核,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对住房公积金政策法规、制度执行情况、内控管理情况、规范操作服务情况进行抽查,并提出稽核评价意见。加大专项检查工作力度,对住房公积金运作的重点部位、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稽查,杜绝系统性风险。

  (明)

  中介市场

  【概况】 2012年,全市中介机构继续围绕规范和发展两条主线,以中介行业诚信建设为抓手,通过多种形式规范中介市场秩序,改善投资软,同时也为中介机构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截至12月20日,全市有中介机构998家,从业人员13000余人。

  【中介服务大厅建设】 为给企业及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中介服务,对进入中介服务大厅的中介服务事项制作办事指南和流程图;将相关制度、入驻机构、办事事项、办理时限、办事指南、收费标准在网上进行公示;对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清理,制定与之配套的服务方案,现正逐步实施。

  【中介行业警示教育】 为治理中介行业通过行贿受贿、出具虚假报告等违法行为帮助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提醒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防范执业风险,组织对近百家经济鉴证类的中介公司的法人代表进行警示教育,邀请市相关部门的领导,面对面地开展政策、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起到较好的教育作用。

  【中介行业协会】 本着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指导中介行业同业公会等行业协会开展各项工作,使中介行业协会成为组织体系完整、职能定位清晰、规章制度健全、有作为、有地位、有的行业自律组织。

  【中介市场清理整顿】 按照市中介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从2012年3月下旬开始,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为期半年时间的清理检查工作,完成对房地产评估、土地估价和资产评估行业的规范和整治清理工作。通过清理,表彰规范诚信中介机构,处罚违规中介机构,提出规范中介市场的办法措施,促进中介市场健康发展。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