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龙数据中心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旭阳系列 > 正文

董旭阳:促进陕西报刊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小联 来源: 日期:2017-11-25 0:12:48 人气: 标签:陕西董旭阳

  编者按:近年来,文化体制在中央的强力推动之下已全面提速。作为文化产业领域最具意识形态特性的报刊业,也已进入的攻坚阶段。目前,全国报刊思已经确定,

  已经明确了报刊的线图和时间表。解放思想,突破难点,抢抓机遇,深化,促进报刊业又好又快发展,把中央关于报刊业的战略目标落到实处,是摆在报刊面前的迫切任务。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和陕西省委提出的“文化强”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最近召开的加快报刊业发展工作会议,紧密联系本省实际,科学分析了报刊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讨论了《关于加快全省报刊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具体措施。董旭阳同志在会议上的总结讲话,集中体现了这次会议取得的初步和基本,现刊登这篇讲话的摘要,供报刊界同仁参考。

  全省加快报刊业发展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省委建设西部强省的决定和全省领导干部大会,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交流经验,促进全省报刊业健康、繁荣、快速发展,实现“文化强”目标的一次重要会议。陕西日、华商、农业科技、渭南日和女友社分别介绍了各自具有鲜明特色的做法和经验,对全省报刊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提交会议讨论的《关于加快全省报刊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报刊社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从全国看,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以来,包括报刊业在内的文化体制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试点单位的积极探索,报刊业的取得了重要突破,创新体制机制,从总体上了新闻出版业的正确导向和良好秩序,促进了新闻出版业健康发展。报刊产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中国报刊产业的发展也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条件:一是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二是作为文化产业的支柱,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和高度重视;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为报刊产业的创新提供了新动力;四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潜在的农村报刊市场被激活。此外,由于报刊处于主流地位,有着独特的人力资源、品牌和内容生产优势,其在领域的权威性不断得到巩固,经济规模也在逐步扩张。而诸多技术手段和方式的介入和渗透,使我国报刊在编辑出版经营等各个环节呈现出新的发展契机。我国报刊产业与门户网站、无线通讯等新兴产业互动,在技术创新和速度方面更为迅速,报刊产业的市场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传统的报刊焕发了新的生命。在认识到发展的大好趋势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地看到,与经济文化发达的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报刊业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比如,报刊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体制弊端和机制障碍仍然存在,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新市场竞争力的迅速提升,报刊业作为内容产业中一个主导性行业的地位正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报刊业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从全省来看,近年来,我省报刊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与此同时,各报刊出版单位加强管理、改进经营、优化服务,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7年度,全省出版报刊6.89亿份(册),经营总收入12.75亿元,缴纳税金1.14亿元,实现利润2.24亿元,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报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但是,我省报刊业面临的问题也不少,报刊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增长方式基本上还是属于粗放型、数量型。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办报办刊偏差。一些地方和单位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没有很好结合,有的经济效益不佳,至今仍有60%以上的报刊靠拨补资金出版,年拨补资金超过4000万元;有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幻想快速暴富,近几年盲目投资办报办刊的损失高达2亿元以上,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二是体制机制。由于报刊社步伐迟缓,多数尚未形成既符合产品生产规律,又符合物质产品经营规则和报业自身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管理统的死,经营放不开,导致市场主体错位,经营者既没有自主决策权,也不承担风险责任,很难谋求发展壮大。目前,我省七成以上的报刊持平或者亏损,2007年度共亏损2200多万元;三是科技含量不高。虽然我省已有28家报刊社建立了网站、40家创办了数字报、手机报和电子版,但这种发展变化还处在初步的单一推进阶段,盈利很少,尚未形成传统产品与数字产品共同增长的经营模式。在我省,大多数报刊的信息采集、编辑加工、出版制作、发行等,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工艺流程上,有的报刊至今还使用硫酸纸制版,很难质量。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省报刊的整体水平,导致我省的平均水平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期刊的平均水平仅是全国期刊平均水平的80%左右,70%以上的期均印数不足2.5万份或者年总印数不足250万份,半数以上的期刊期均印数不足2千册或者年总印数不足1万册,综合水平达不到全国报刊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须下大力加以解决。

  去年5月召开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在科学分析和深刻认识省情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西部强省的宏伟目标,特别是把“文化强”作为三大主要目标之一,强调要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使文化事业整体水平和文化产业实力处于西部前列,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撑。这是省委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完全一致,充分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全省人民的企盼,为报刊业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报刊作为大众传媒,在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各报刊社一定要增强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努力把省委确定的战略目标宣传好,深入宣传和解读政策,全面介绍省情和新成就,热情反映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和伟大实践。同时,要把建设西部强省的目标落实好。作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刊社要抓住机遇,创新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把事业做大,把产业做强,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建设文化强省贡献力量。

  我省报刊业的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就整体而言,目前还没有形成全面推进和实质性突破的局面,其主要原因在于压力不大和动力不足。一些报刊社对的认识不足,缺乏忧患意识,安于现状,满足于过得去,缺乏对持续发展的前瞻性谋划。这种态度非常,一旦计划经济体制留下的按行政级别和行政区划配置报刊资源的旧框框被打破,这些报刊社将陷入困境、难以。我们一定要结合纪念三十周年的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关于文化体制的上来,统一到加快进度、加大力度推进上来,以良好的状态投身到深化之中。

  当前,全国报刊基本思已经确定:党报、党刊以及少数承担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报刊出版单位,要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推进以事企分开、转换机制、加强服务、改善经营为重点的,深入推进单位内部管理机制、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健全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报刊出版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经营性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

  目前,全国报刊试点已经取得了比较成熟的经验,中央已经明确了报刊的线图和时间表,将在今后三年分三个阶段推进报刊社转企改制,目标是培育10至15家大型综合性传媒集团,整合行业、学科等多种资源,培育强势期刊群。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抢占发展先机。各报刊要把的重点放在体制创新、机制转换和运行方式再造上,首先要根据自己担负的任务和报刊发展的要求,对所办报刊进行精准定位,以功能定性质,以性质定体制,以体制定机制,调整好适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其次要按照自身的特点和实力,选择发展的模式,不论扩大规模实施集约化、多元化发展,还是突出特色实施专业化、差异化发展,都要有利于发挥自身的优势,走适合自身发展的子。再次要遵循报刊发展和市场经济规律,对运营方式进行再造,激活保障发展的各项要素,尽快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强调两点:一是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所有报刊都是党和人民的,都承担着真实新闻、提供有价值信息、用正确引导人的重要,要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的统一起来,纠正“党报党刊抓导向,其它报刊走市场”的错误观点,牢记职责和,首先把报刊办好,让党和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争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任何时候,决不允许以社会效益作代价,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这一条务必牢牢记住;二是实行“两分开”。所有报刊都要实行采编业务与经营活动分开,这是确保文化安全和的必然要求。体制后,党报党刊作为事业单位,其旨就是公益服务,赚钱并不是唯一目标,开展经营活动时,先要把采编业务与经营活动分开,采编业务按事业严格管理,任何社会资本不得介入。经营部分可以剥离出来,经批准设立经营公司,作为企业法人,核算,自负盈亏,二者各行其道,这一条要分得清清楚楚。希望各报刊社在中把握好这两点。

  目前,全国报刊业正处在重大变革期。由于我省报刊业的整体水平不高、产品供应和提供服务的能力不足、产业参与竞争的实力不强等,使我们在变革中处于十分不利和被动的,若不加快发展,已经面临的困难局面还将持续加剧。为了扭转被动局面,我局制定了《加快全省报刊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实施培育陕西大报名刊、调整优化报刊结构、整合报刊发行资源、推进报刊产业升级等重大项目,力争经过3至5年的努力,初步形成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共兴、集约化与专业化并举、大中刊出版单位合理分布的报刊业格局,基本实现报刊传统出版方式向数字化出版转型,基本形成体现陕西特色的品牌报刊群体,报刊业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西部前列,成为我省“文化强”的重要支撑。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共同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正确出版方向。健全审读把关体系。省上将建立分级审读网络,落实审读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及时传达中央,迅速处置和反映重大问题,以导向不出现大的偏差、出版质量不出现大的问题。各报刊出版单位要建立阅评制度,及时对出版的报刊内容和质量进行检查、测评,主动纠正存在的问题,规范出版活动,定期拟制阅评报告,接受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调阅和检查。各报刊出版单位在发现自己出版的报刊在内容上有严重问题时,要在第一时间向主管主办单位和我局报告,并采取得力措施果断处置。对于迟报或者不报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报刊出版单位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二要调整报刊发展布局。省上将采取四项措施:一是调整发展政策,优化报刊结构。重点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报刊,发展指导部门工作和行业生产的报刊,扶持创办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报刊,减少传统技术和老工艺类期刊,压缩平庸报刊和屡出问题的报刊;二是落实“准入”制度,确保文化安全。完善以市场准入、法人准入、岗位准入、职业准入为基础的行业管理体系,不允许非国有资本创办报刊和参与出版编辑业务,不允许经营性报刊无偿占用国有资金,采编人员必须持从业资格证书上岗,报刊负责人参加调训合格后方可任职;三是建立“退出”机制,解决浪费资源难题。针对内容违禁、质量、休整超期、发行不达标、资格、违法严重、资不抵债等方面的问题,设置退出渠道,及时清除问题严重的劣质报刊,对低水平的平庸报刊进行分类量化考核,实行末位淘汰,真正让生产要素流动起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四是抓大促小并举,实施协调发展。支持有实力的报刊社和品牌报刊扩大规模,组建综合性报刊(传媒)集团,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为市级党创办晚报争取资源,满足群众阅读和党报发展的需要。指导中小型报刊突出专业特色,向“专、精、新、特”方向发展,提升特色,打造品牌,形成本行业、本领域的优势报刊群。各报刊社要有针对性地做好规划,凡按优化结构要求主动调整报刊类别、品种的,我局将予以支持。

  三要加快产业技术升级。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以先进技术先进文化,促进和谐文化建设”的要求,推动传统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和变革,占领新的市场和新的宣传思想阵地。要充分认识到新技术对报刊业形态和盈利模式的重大影响,积极应对技术的变革挑战,促进产业升级。要积极利用新技术,推动传统出版业尽快应用互联网、计算机、数字处理等新技术,对报刊现行的内容生产方式、编辑加工手段、信息途径和生产经营模式进行,整体提升新闻出版产业的实力和竞争力。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施出版产业扩张,大力发展网络出版、手机报和动漫网游等新型出版产业,开发网上发行、电子商务、移动信息及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服务,培育新的新闻出版业态,扩展经营空间,促进实现报刊业核心竞争能力与信息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实现多经营格局,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条件下宣传和市场竞争主导权,努力打造主流在竞争中的强势地位。

  四要大力培养人才。省上将按照报刊发展的需要,做才选拔、培养工作,为全省报刊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一是细化报刊行业领军人物的选拔条件,突出做好新型经营管理人才、新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和联系工作;二是在西北大学设立新闻出版业培训,五年内完成报刊出版单位负责人调训和新闻采编人员的从业资格培训;三是适时组织开展新从业人员培训和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新技术,为高校新闻专业应届毕业生开展从业资格培训,建立后备人员队伍,为新生力量从业和报刊社选聘创造条件。各报刊出版单位也要建立健全以培养、使用、激励、评价为主要内容的从业人员管理制度,组织人员参加“”等专项教育活动和职业、岗位培训,着力提高报刊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从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和诚信意识。要切实加强报刊队伍的管理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行业不正之风,再塑报刊从业者良好形象。要拓宽选拔人才的渠道和领域,采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报刊业发展,特别要吸引经营新、创新能力强、掌握高新技术的创意、经营、管理等专门人才和跨专业、跨媒介的融合型、复合型人才,为报刊队伍注入新的活力。

  五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加快报刊业发展作为繁荣文化事业、提升全省新闻出版业实力和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任务,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严密组织,精心实施,全力推进。要建立统一领导、行政主管部门牵头、主管主办单位和出版单位积极参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广泛支持的工作机制,定期检查进度、分析发展态势,研究解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同排除制约发展的障碍,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落实发展目标,为繁荣报刊事业、做强报刊产业提供组织。

  推荐: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