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龙数据中心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旭阳系列 > 正文

“海龙III”潜水器研发团队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用技术的钥匙打开“深海之

作者:小联 来源: 日期:2019-7-8 7:07:47 人气: 标签:王旭阳 上海

  印度洋新茗荷、鳞足螺、宙斯盾巨佩托螺、洁净的海水、深海沉积物4月9号,正在执行中国大洋52航次任务的“大洋一号”船上,“海龙III”潜水器从海中返回甲板,带回了满满的收获,让在场的科学家们无比的欣喜,因为每一个样品的取得,都能够让他们对深海的了解更近一步。如果深海是一个有着丰饶宝藏的宝库,那“海龙III”就犹如人类打造的神奇钥匙,打开深海之门,让人类领略深海的奥秘

  性能状态稳定、作业模式成熟、取样手段丰富、本体操控娴熟,能够适应多种水深和地形,具备了在全球90%以上的海域开展科学考察活动的能力去年4月刚刚投入使用的“海龙III”,凭借出色的表现,收获了一片好评。

  这台中国自主研发的6000米勘查取样型无人缆控潜水器(ROV)为何能取得这样的和好评呢?原来这个大家伙的身上凝结着一个“学霸团队”多年的积蕴和心血

  在蛟龙探海工程中,“海龙III”ROV作为“海龙”缆控调查与作业装备系统的基本型号,不仅承担深水精细调查任务,还承担海底系统布放、安装和等多种水下复杂作业施工任务。而这个广受好评的“ROV新锐”背后的研发团队是我国最高水平的深海水下装备技术研究机构之一——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

  2009年,葛彤从朱继懋老先生手中接过水下工程研究所所长的接力棒。朱继懋是我国最早从事深潜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 他从上世纪80年代起自主或与国外合作,完成了7种型号无人缆控潜水器的研制,打破了国际垄断。接过重任的葛彤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深海装备研发这块儿搞出点名堂,不负前辈的。

  在葛彤的组织下,一个专业且高配置的团队产生了,团队由30多名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包括总体、结构、电控、信息、液压5个研发专业组和2个总装测试组,形成兼具研发生产和海上支持等环节的学科齐全的专业团队。当时,虽然ROV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但与国外仍存在巨大差距,葛彤作为团队的带头人,也给团队找准了“调子”——即以深海水下无人作业技术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打造新一代深海装备技术研发团队。葛彤希望能够带领团队,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将技术为应用能力,为提升我国水下作业能力研发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产品。

  通过不懈的努力,短短10多年时间,葛彤就带领团队发展了包括“海龙II”“海龙III”“海龙IVe”和“海龙11K”在内的“海龙”深海无人缆控潜水器系列,发展了包括10余型深海管线电缆埋设系统、深海水下定向钻机在内的系列化重载水下施工装备,对我国大洋调查、海洋油气开发、深水救援等领域的水下作业能力提升和作业模式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我国深海资源调查的不断推进,对深海ROV的需求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需要具备6000米水深的全球广泛海底作业能力,海底精细巡线和控位能力,更高的设备搭载能力和大型地质取样工具驱动能力。原有的ROV技术已不能满足上述要求。

  2015年,中国大洋矿产资源开发协会立项,拟做出一款满足上述要求的新型ROV,以满足深海多种资源精细勘查的需求。

  如何才能做出合格的装备呢?虽然近10年来,通过承担大量高难度的深水装备研发任务,积累了不少经验,建立起较完备的技术体系。但这次的任务,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经过反复的推敲设计,葛彤和他的团队拿出了“海龙III”的设计方案,即潜深6000米、有效负载250公斤、纵向推力1000千克力、主轴功率达到160马力、具备组合和精细控位能力。且不论当时国际上还没有此类超深水重作业型ROV,仅与团队之前的“海龙II”相比,主要参数几乎都提升了三分之一以上。并且,为了能够为建立我国自主的深海作业型ROV产业打下基础,葛彤决定尽可能提高设备的国产化率。

  缺什么就研发什么,需要什么技术就发展什么技术,葛彤带领他的团队集思广益、攻坚克难,每个人都竭尽所能的去总结、去思考、去学习,通过优化系统的总体布置、发展6000米级的系列深水部件、发展适于大水深高功率的变频送电和动力自动分配技术的形式,解决了ROV平台的基本技术问题。

  以外,为了满足深海精细调查和高效作业需求,葛彤和他的团队发展了多项新的技术,包括惯性/多普勒/超短基线组合、强干扰下精细控位、自主巡线实现精细搜索与探测、与自主升降机、水下钻机等设备的协同作业等,解决了ROV的应用技术问题。最终打造出了“海龙III”这项精品工程。

  “不畏难、肯吃苦是我们这个团队取得进步的关键因素。”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旭阳告诉记者,在团队历练多年,每个人都锻造出了迎难而上的勇气,每当接到任务的时候,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怎么团结一致去共同完成这个任务,没有一个人拖后腿。

  作为团队的带头人,葛彤常常会语重心长的告诉大家,在工作中,应树立起长远的目标,而这个目标不仅要与国家需求相一致,也要同每个团队的人生价值相呼应。他们树立起了“团结协作、精益求精、无愧人生、共创辉煌”的团队文化。

  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工程师庄广胶最初来到“海龙III”团队的时候,总是会为葛彤严苛的要求而感到压力,“甚至一开始的时候,觉得葛老师都有点吹毛求疵,每当出现一个故障,他就要求我们设计N个解决方案应对。”可是,随着时间的累刘彻最爱的女人积,庄广胶发现,在葛老师“高精度+高强度”的要求下,自己的“战斗力”也与日俱进,不仅吃透了自己负责的结构领域的各种问题,对深海装备研发的整体知识也有了全面的了解。

  不仅对团队要求严格,葛彤更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葛老师几乎没有个人生活了!”团队笑道,别说什么“996”了,葛老师几乎是住在实验室里的。每当有重大任务的时候,团队还会互相轮休以调整状态,但每个在值班的时候,都能看到葛老师在实验室埋头苦干的身影。

  也正是这份苦干,让葛彤对研发系统的各项工作都熟稔于心,无论是结构、电气还是控制,任何一个组汇报工作的时候,葛彤都能给大家分析得明明白白,并给出很翔实的意见。葛老师的全能和敬业让大家都心服口服,也以他为榜样,笃定地走在深海装备研发的上。

  “这10年来,我国在深海作业ROV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在ROV的应用和产业化能力方面的差距还是巨大的。”葛彤告诉记者,国家深海作业装备水平最终体现在其产业能力和应用水平上,产业和应用能力发展跟不上,反过来会技术水平的提升。在现阶段,解决从技术提升向应用产业能力提升的问题,已成为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以及深海作业装备整体能力提升的关键。

  关于“海龙”团队,葛彤告诉记者,“海龙取得的任何进展,都凝聚了来自全国的支持。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技术保障中心10多年来负责“海龙”的海上操作和保障工作,两代操作手将青春献给了“海龙”事业。“在这个团队久了,我会感觉深海装备研发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事业,而不是简单的一份工作。”来自北海局的“海龙III”操作手任峰说。在这个团队里,他学到的不仅是技术,更有的道理和对事业的。对于这个亲如一家的团队,任峰说,这是他想要一生在此奋斗的地方。

  2009年,在葛彤接任所长的时候,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刚曾送了4个字给他——公心。在后来的工作中,葛彤越来越明白这4个字的含义,公心,即是国家永远在个人利益之上;公心,即是戮力同心、互相帮持,这样才能共同到达科研的彼岸。

  “未来,我将带领我的团队,致力于推进深水作业装备技术进步及深海ROV及水下作业装备的产业和应用能力进步,打造我国自主的深水装备品牌和产业链。”作为在深海装备研发领域工作了近20年的科技工作者,葛彤感到自己和团队依然是满满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