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龙数据中心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高可靠系 > 正文

战“疫”、科研、育人……她们是复旦巾帼!

作者:小联 来源: 日期:2020-5-17 19:26:16 人气: 标签:复旦高分子选导师

  女人痣面相图她们之中,有人投身战“疫”,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疾控女侠”,有人在科研学术领域耕耘不辍成绩不凡,有人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吴凡老师长期工作在疾病预防控制一线,瞄准国际一流水平,为上海这个特大型城市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公共卫生安全“防火墙”。她亲历“”、、疫苗风波……尤其是2013年建言上海果断关闭活禽交易市场,为中国有效阻击人感染H7N9立下汗马功劳,获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评价,被誉为“全球传染病防控的典范”。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等。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不久,作为上海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她积极献言献策,并通过围绕市民关心的问题介绍上海的防控措施,普及个人防护知识;作为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家组,多次前往,参与全国疫情的分析研判,为国家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咨询;同时,作为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联合专家考察组,考察、四川、广东等省市疫情防控工作情况,与中外专家就全球疫情防控同关心的核心问题作出专业判断,并通过世界卫生组织为我国和下一步防控工作提供专业。

  俞燕蕾老师1996年进入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工作,工作中她始终发扬学术工匠,不断完善自己的,让自己的科研工作不断迈向新的台阶,表现出对学术的精益求精、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

  她从事光响应智能高分子研究二十年,带领团队自主创新,研制出了一系列高性能的光致形变液晶高分子材料,特别是在光控微流体器件的构筑材料与驱动机制方面取得突破,开创了全新的光控微流体技术。在国际学术期刊上表SCI论文70余篇,被他引4000多次。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等。2016年发表在Nature正刊上的被《》报道。2018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中国化学学会-赢创化学创新杰出科学家、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2017年获上海市领军人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获得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陈敏老师从事有机-无机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十多年,提出了基于静电等非共价键作用原理构筑功能胶体微球、空心微球的新方法,并发展了基于功能胶体微球为结构单元的薄膜器件构筑新策略。研究先后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科技启明星等荣誉称号。

  在专注科研的同时,陈敏也积极投入大量时间及精力在教书育人工作上,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曾获复旦学院“优秀导师”称号。

  张嘉漪老师2012年全职回国后,组建实验室,发挥交叉学科背景特长,围绕视觉系统的信息处理这一主题,带领团队开展视觉和脑损伤后修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失明和偏瘫病人提供新的治疗途径。建立了包括在体膜片钳记录、虚拟现实行为实验系统等方法和无皮层小鼠等模型,解析视觉环的发育机制。积极开展与材料等学科的合作,发展视觉修复和视觉脑电驱动可穿戴器件的新技术。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支持,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陈国颂老师主要从事基于糖类和蛋白质的自组装材料研究,提出了开展糖科学与高分子材料科学的交叉研究,引入未曾被开发的糖-蛋白质分子识别作用和糖化学反应为全新的自组装驱动力,实现了多重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化学整合与协同,由此获得了可控、可设计的具有高度有序结构和免疫学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初步建立了组装基元分子结构与材料宏观形貌之间的联系,阐明了材料形成的一些物理化学问题,并进一步实现了材料形成过程的多级次、程序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已结题)、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人才项目资助。

  现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麻醉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科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师学会麻醉医师分会副会长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上海市科委项目两项,表SCI论文20余篇。目前主要与复旦大学脑科学院解云礼研究员合作,致力于物对大脑发育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临床上,她带领科室率先开展麻醉科术前门诊,日门诊量超过350人次,并以此为基础承担医院科学基金项目《术前评估门诊对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和经济学分析》。

  该团队是2017年由复旦大学文科“双一流”建设资助的科研教学型创新团队,由事业家庭双肩挑的一线中青年教师组成(教授2位,副教授3位,8位)。团队以德树人,以德立身,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探索多语研究和多语教育,汉、英、西、韩、日、俄语发表超过40篇论文,主持近30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包括6项国家社科)。同时,深入服务上海社区、学校、新闻,为上海建设成为现代化多语大都市贡献力量。团队曾获评2017-2018年度校三八红旗集体,2019年校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提名。负责人郑咏滟获得2017-2018年度校三八红旗手称号。

  团队所有均有博士学位、副高级以上职称和海外留学经历,是一个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团队。该学科先后入选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和“双一流”学科建设(A类)名单,连续4次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估,长期保持全国“唯一”;七位女教工负责国家级课题16项、省部级9项,累计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百余篇,获得3项医结合领域科技等。课程教学有特色,近年来填补了我校相关课程的多项空白;王彦青教授还牵头创立上医木槿花健康管理科普团,开展线上线下结合慢病防控科普活动近2万人次,团队科普授课16次,发表科普文章2篇。

  曾获得上海市教育系统文明班组、校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医学院文明单位等称号。所在党支部也先后获得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基础医学院先进党支部等称号。

  2019年任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梅鲜老师在任职校处副处长期间到滇西地区挂职,任云南省德宏州副秘书长,成为复旦大学首位派驻边疆地区挂职扶贫的女干部,期间她积极推动“复旦大学德宏州一带一南亚东南亚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建成,落实复旦大学教育实践在德宏州挂牌。在任职处期间,她负责全面梳理处工作规章流程,建成复旦大学处一站式服务大厅,形成了规范化的服务标准,构建了时间节点、人员结构、安全内容全覆盖的线上线下安全教育体系,创建了安全志愿者之家,为安全教育实体化提供新抓手。五年来,主持3项全国协会重点研究课题,1项上海市教委党委党建课题和1项上海市德育创新课题。

  吴肖乐老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一直承担管理学院基础课程教学,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深受学生喜爱,课程评估名列前茅。表论文15篇,其科研绩效在全球同龄学者中处于领先水平。2016年,获得2016 MSOM Meritorious Service Award,为迄今唯一获得该项的中国学者。积极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多家公司提供了智能实现方案、生产计划优化等专家咨询。2015年入选上海市曙光人才计划,2016年获国家自科基金优青项目资助。曾获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二等、2017-2018年度校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爆发,奚欢在听闻医疗队人手紧缺后,主动报名参加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奚欢的丈夫狄海国是东航的一名发动机工程师,得知奚欢要乘坐东航MU200航班去武汉支援,狄海国提前赶到机坪,伫立在那架包机的旁边。看到妻子,他奔跑过去就说了一句话——“你放心,家里有我。”

  在武汉的工作节奏很快,她跟随中山医院医疗队整建制接手武大东院的两个重症病区。到武汉的第五天,奚欢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她所在的医疗队领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朱畴文送上一张手写的生日卡片。那天,在与两个儿子的视频通话中,她说:“妈妈很快就会回家。”一句话说得很多医疗队队员落泪了。

  这是奚欢第一次来武汉,她希望等疫情过后,再来一次,来看看重新焕发动力的武汉,来看看李白诗中的黄鹤楼,来吃一碗热干面。

  在此次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华山医院医务处处长王惠英同志和她的丈夫仲豪杰同志从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开始部署之时起,自己的小家,分赴各自岗位,奋斗在新冠防控阻击战的战场上。

  在全院的“新冠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带领下,王惠英处长率科室,建立起“抗冠工作小组秘书处”,全面负责华山医院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和救治工作。先后组织3批“”专家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支援,筑牢上海城市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在守住华山本土同时,先后组建5批医疗队驰援武汉,参与到全国抗冠的伟大战役中。至今华山医院援武汉的医务人员达273人,为上海之最。

  与此同时,作为分管疾病预防控制和爱国卫生、卫生监督等工作的仲豪杰副主任,从一月初开始奋战在疫情预防与监测、发现与报告、控制和隔离管理的一线,积极为有效控制疫情输入与忙碌着。

  徐晔老师在教学工作方面兢兢业业。曾获得复旦大学第一届教学贡献、2010年复旦大学网络学院教学贡献等,2016年独创的案例获得国家级税务案例大赛一等,所教授的课程在学生评价系统中连续多年获得好评。科研工作方面踏踏实实,在国内权威和核心等期刊发表文章40多篇,出版著作和教材10本,参与国家课题一项、省部级课题两项,负责横向课题一项。为了支持先生余英丰的科研工作,她放弃了自己大量的业余时间,打理各种家庭事务。在生活工作中,徐晔老师是一位非常热心、充满活力的人,她积极帮助同事、朋友、亲戚、邻居以及学生等遇到的各种问题,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

  王敬文老师与钱峰老师于2006年进入美国耶鲁大学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先后于2014年和2013年回到生命科学学院继续各自领域的研究工作。

  “敬业爱生”是夫妇共同的特点,他们经常在家里探讨教学方法和教学思,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努力做到教法多样,生动活泼,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潜心科研”是夫妇俩的另一共同特点,王老师主要从事虫媒传染性疾病中媒介和病原体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钱老师主要从事免疫衰老和感染免疫的相关研究,在加入复旦后,各自分别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在各自领域发表多篇研究论文。王老师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获得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际RO1项目的资助和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的资助。南宁搬家公司http://1116495.shop.m.liebiao.com/,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